她是土城人,今年58歲,從年輕到現在,林媽媽每天都為家人操持家務,買菜、做飯、照顧老伴與孫子,從沒喊過累。但從去年底開始,她發現自己站不久、走不遠,左邊腰慢慢變得僵硬、酸痛,甚至時不時會痛到左臀、大腿後側、一路竄到小腿外側。
剛開始她以為只是「閃到」,貼藥布、熱敷就好。但痛楚不但沒好,反而越來越頻繁,連晚上睡覺都會被痛醒。「走兩步就要停一下,連蹲下來掃地都痛到流眼淚。」她這樣說。
她陸續在家附近診所做了超過半年的復健療程:牽引、電療、熱敷、還有吃止痛藥,但效果都不持久。她的話我記得很清楚:「徐醫生,復健像是很神奇!當下不痛,可是隔天又回來了。」
直到2023年6月,她終於安排了腰椎MRI檢查,帶著片子來到我診間。
⸻
【MRI怎麼說?】
我打開MRI的影像時,心裡已經有底了——這不是單純的肌肉拉傷或一般退化,而是典型的「中央偏左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
從影像上來看:
• L4/5 椎間盤明顯變性、乾癟(T2低訊號),而且中央偏左側突出,壓迫左側的L5神經根;
• 神經孔被推擠變形,左側椎管略呈狹窄,神經根四周的脂肪間隙明顯消失;
• 其他節段如L3/4與L5/S1則無明顯神經壓迫,屬輕度退變變化。
說白話一點,她的左側神經根就像是被一顆長在椎間盤內部的骨刺推擠到喘不過氣,導致整條神經發炎、疼痛、傳導異常。
而這些神經,正好控制著她的臀部、大腿外側與小腿前外側——正是她痛的地方。
我跟她說:「妳這不是一般的腰痛,這是神經被壓到了,難怪妳半年復健沒什麼進展。」
⸻
【我們怎麼治療?不是打針也不是手術,而是精準針刀減壓】
林媽媽很怕開刀,這點她一開始就講得很清楚:「家裡還有老公要我照顧,我不能躺太久,也不能進開刀房。」
於是我為她規劃了針刀介入性減壓療程,這不是傳統的針灸,也不是打類固醇或者PRP,而是一種介於中醫針刺與現代微創手術之間的精準減壓技術。
治療原理是這樣的:
✅腰椎周邊的椎旁肌筋膜,在長期退化、發炎、椎間盤突出的情況下會產生張力異常與沾黏,導致神經出口區域進一步被擠壓;
✅我們透過影像導引與解剖定位,選定在L4/5左側神經出口、關節突間與深層肌肉群交界處,以針刀進行深層鬆解;
✅治療時不打類固醇或者葡萄糖藥物,只靠物理減壓方式解除沾黏與壓迫,讓被推擠的神經根有重新流動的空間。
整個過程只需要10分鐘左右,治療後通常不需休息,可以立即走路回家。
⸻
【治療結果如何?10次的過程與轉變】
她總共來治療10次,從6月13日第一次來院,到7月28日完成最後一次治療。
• 第1次治療後,她說:「還是有痛,但好像比較沒有刺麻了。」
• 第3次起,她開始能自己走上診所的樓梯,不再需要家人攙扶。
• 第6次之後,晚上睡得比較安穩了,不再痛醒。
• 第10次當天,她走進診間的那一刻,我馬上感覺出她整個人變了——腰挺起來了,笑容也自然了。
她說:「我前幾天去公園走了好幾圈!回家還煮了一桌菜,都沒怎麼痛,真的謝謝你。」
⸻
【給每一位還在痛苦中的你】
林媽媽的案例,是非常典型的退化型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壓迫。這種情況,在50-60歲以上女性特別常見,尤其是長年照顧家人、負責家庭勞務的人,常常因為忽略身體、錯過黃金治療期,最後痛到無法生活。
幸好,她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她沒有一味等復健奇蹟出現,也沒有急著開刀,而是選擇了一個可控制、可逆轉、恢復期短的方式來面對問題。
這也是我一直想說的:
「不是每個腰痛都該開刀,但每個腰痛都該被認真看待。」
⸻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長期腰痛,甚至已經有腿麻、走不遠、坐不久的情況,不妨停下來想一想:
是不是你的神經,正在承受你看不到的壓力?
是不是你的身體,其實早就在向你求救了?
願這篇故事,能帶給你一點信心,也許,也是一個重新開始的契機。
⸻
#林媽媽的腰痛逆轉故事
#針刀微創減壓
#退化型椎間盤突出也能逆轉
#不用開刀的額外選擇因為也不是非常嚴重
#土城媽媽的見證感恩
#椎間盤突出不再是絕望有撥雲見日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