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峰中醫診所

「特殊案例頸椎壓迫三個神外說可能開刀」 「我不是怕開刀,我是怕一輩子變成鋼鐵人…」 「原本已經手腳快沒力量了,結果八個禮拜後⋯」 他的一句話,我永遠記得。 #脊椎微創針刀
2025.07.17

江先生,43歲,桃園人,工程師,平常肩頸硬如水泥,長年操勞壓力大。某天,他右手突然像漏電般麻到拇指;一個月後,左手也麻了;接著,有天走樓梯雙腳像踩在棉花上,他說這種感覺很奇怪就是走路會有點像喝醉酒不太穩⋯⋯⋯



他嚇到了。去了桃園的區域教學醫院,一拍MRI,神經外科醫師說:

「這可能要開刀,C4到C6人工椎間盤手術,否則如果一跌倒就可能不良於行。」



他跑去台北兩家醫學中心,得到一樣的答案。三個神外,只有一個神外跟復健科醫師說因為還沒有大小便失禁,所以暫時在保守治療兩個月試試看,其他兩位神外前輩一致建議脊髓減壓ACDF人工椎間盤手術。



他走進我診所時問的不是「要開幾節」,而是:

「徐醫師,我有沒有別的選擇?」,我深吸了一口氣,測量一下他的握力發現還沒有到很誇張的消失,我問他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第一個是否大小便失禁?第二個胸口以下或者腳是否有冷熱知覺異常?或者對於疼痛喪失,第三個是否會痛到完全無法睡覺嚴重影響生活。



他的答案是沒有大小便失禁!還沒有到感覺異常冷熱錯亂,最後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會疼痛,但是還不知道睡不著覺因為神外開給他的止痛藥還有一點效,但是只要早上工作稍微累就痛得要命



‼️這張MRI,他們說可能是危機!我卻看見生機

他帶來的MRI確實可怕:C5/6椎間盤突出明顯壓迫脊髓,蜘蛛網膜下腔幾乎不見。



但我們看得更細。

沒有明顯T2高信號(代表脊髓尚未變性)、沒有空洞症(那條白線是中央管延續)、沒有OPLL骨化(後縱韌帶乾淨),而且患者也做了斷層掃描排除那塊壓迫是鈣化。



也就是說——這不是「硬壓迫」,是「軟壓迫」;不是無法逆轉,而是尚可挽回的生機。

神經外科確實看到的是手術適應症;我們看到的是結構鬆解的可能性。



✅他選擇針刀,一條沒人敢保證的路



我誠實告訴他:「你的復健科醫生說保守治療兩個月,我比你更緊張,如果治療三個禮拜完全沒改善,我們第一時間就建議手術。但如果疼痛跟力氣甚至是步態都有改善!就值得一搏。」



他點頭,眼神裡既有決心也有恐懼。

「徐醫師,我不是怕痛,是怕你給我太多希望,到時候變成絕望!」



我們開始每週2–3次的療程,用0.6mm口徑超微針刀,在小關節、筋膜、椎板旁鬆解張力點,並配合中藥跟針灸與輕柔復位。

第一次,他說:右手刺感減輕。

第五次,夜晚不再麻醒。

第十次,他能從一樓走上四樓腳變成有力。

最後一次,從7月13號治療到9月13號,也就是整整兩個月後,第十八次,他主動握住我的手:「徐醫師感謝你們團隊!我真的好太多了,我應該不用開刀了吧?」



✅針刀有效,不只來自經驗,更來自科學



針刀為何可能有效?以下三點機轉是核心:

 1. 張力鬆解 → 減少機械壓迫與微循環阻斷。

 2. 神經滑動性恢復 → 降低神經根張力與沾黏。

 3. 筋膜重構與炎性調控 → 調整內部環境,助於神經自我修復。



===有質疑有進步的空間===



批判1:「影像這麼明顯,還不開刀?」

➡️回擊:臨床症狀有大幅度改善、功能力氣回復、證明針刀療效不是幻想,而是可見的進步。



批判2:「你們這樣進針不會危險嗎?」

➡️回擊:有專門醫院安排核磁共振報告跟影像軟體導航,提供進針深度與角度皆避開椎動脈與脊髓,當然台灣針刀醫學會在這邊的教學非常多,甚至走了很多疼痛科醫師跟神外醫師來上課講解相關的解剖事宜。



批判3:「沒有T2高信號就不能說沒事!」

➡️回擊:臨床與影像需合併判讀,不能只靠黑白影子下手術刀。如果影像與臨床症狀都很糟糕,那可能我也會建議開刀!



批判4:「這些都是時間自然恢復好的,跟針刀沒關係啦~~~~」

➡️回擊:若自然病程會好,為何兩個神外堅持開刀?且短短六周內雙手麻木與雙腳無力同步改善,遠超過自然康復範圍。



批判5:「你們這樣會誤導患者錯失黃金減壓時機」

➡️回擊:正因如此,我們才嚴謹挑病、精準評估、有共識才介入。治療無效立即轉介,從不貿然延誤,至少做到醫學上的所謂的DO NOT HARM,不要傷害,你可以說我柿子挑軟的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轉介互相助攻!



✅針刀不是迷信,而是有文獻的微創醫學

別再以為針刀是民俗療法。國際已有大量文獻支持其結構鬆解與神經恢復機轉,文獻在照片中,有空的可以參考。



江先生不是第一個逃過手術的患者,也不是最後一個。我們要說的是——不是每個「突出」都該被封印、每個「壓迫」都該被鋼化。



有些人,是等不到第二意見就進了刀房;

有些人,是還沒嘗試保守治療就被貼上「沒救了」的標籤。



給全台灣針刀同業學弟妹的一封話



我們不是神,我們只是願意再看一次片子、再問一次症狀、再嘗試一次可能性的臨床醫師。



這篇醫案,不是為了跟誰競爭,而是鼓勵所有正在第一線努力的針刀醫師——我們的技術、觀察與堅持,真的能改變一個人走路的命運。



當有部分醫師都說「可能沒救了」,我們也許是最後的那一道門。



但我們也要謙卑承認:針刀不是萬能,若出現以下情況,務必轉介神外,不可戀戰:



🔺 MRI顯示明顯T2高信號,疑似脊髓變性

🔺 已出現明確脊髓病徵:肌張力異常、病理反射陽性、尿意改變

🔺 治療三次以上無明顯改善

🔺 影像顯示OPLL或硬性骨化無法鬆解

🔺 症狀快速惡化出現跌倒或平衡異常



我們不是對立,而是互補。我個人認為,神外與針刀,是為了病人不同階段而設計的工具與戰術



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病人從刀房拉回來,把信任交還給身體,把希望放在療效與誠意裡。



也許你不需要人工椎間盤跟鋼釘,而只需要,一根0.6mm的針,與一位看得見可能的醫師。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