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故事:從一次「好心」整骨開始
七月底,一位中年患者到外地民宿旅遊。原本只是單純的按摩服務,卻因業者臨時「好心」多做了一個頸椎整骨,改變了他接下來幾週的人生。
當時患者描述,他感覺到一股強烈的電流瞬間竄過右手臂。當下雖然只是驚訝,回到民宿休息後卻開始出現頸部僵硬與手臂麻痛。夜裡更是痛到驚醒,無法入睡。這並非單純的「按壓酸痛」,而是持續性且漸進惡化的神經壓迫症狀。
他嘗試了傳統的復健治療、打針、針灸,但一點效果都沒有。直到來到門診,我為他安排了 MRI 檢查。結果讓人不安:
• C3–C4 椎間盤大範圍突出明顯壓迫脊髓。
• C6–C7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
這位患者過去習慣每隔兩三年做全身健康檢查,並清楚指出:先前的檢查報告並沒有這些嚴重異常。換句話說,這次急速惡化,很可能與那次未經專業評估的頸椎整骨高度相關。
後續經過我安排的脊椎針刀治療,症狀逐漸獲得緩解。但這個案例給我們的不只是醫療上的挑戰,更是一個必須反思的醫學警示。
⸻
二、頸椎為何特別危險?
頸椎與腰椎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結構與「鄰居」:
1. 前方:椎動脈貫穿於橫突孔,供應腦幹與小腦的血流。任何扭轉、過度牽拉,都可能造成椎動脈剝離(VAD),進而導致腦中風。
2. 後方:就是脊髓本身。頸髓受壓,輕則手臂麻木,重則四肢無力、大小便障礙,甚至癱瘓。
3. 空間極小:一點點突出或血腫,就可能造成大面積症狀。
換言之,頸椎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它容不下一點點的意外。
當一個對患者病史、影像一無所知的人,在這樣的結構上做高速度、大幅度的旋轉操作,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隨便丟下一塊石頭,後果難以想像。
⸻
三、醫學文獻怎麼說?
醫學界對頸椎手法治療的安全性,已有不少討論與警示。以下是幾個重要的研究與案例報告:
1. 系統性回顧:頸椎手法與頸動脈剝離
多篇文獻指出,頸椎操作與「頸動脈剝離(CeAD)」存在顯著關聯。雖然因果性仍有爭議,但臨床案例屢見不鮮。頸動脈剝離是年輕人缺血性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旦發生,後果極為嚴重
2. 硬膜外血腫案例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曾報導一位患者在脊椎手法後發生頸椎硬膜外血腫,導致急性脊髓壓迫,最後需緊急手術治療
3. 頸髓損傷與癱瘓
《Spinal Cord》期刊刊載一名 46 歲男性,在整骨後立即出現四肢癱瘓,MRI 顯示 C1/2 頸髓水腫
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嚴重併發症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就是災難性的。
⸻
四、新聞中的真實悲劇
除了學術文獻,媒體報導更讓人警醒。這些都不是「假設」,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事件:
• Katie May(2016,美國)
34 歲的模特兒 Katie May,在一次頸部調整後出現頭暈與中風症狀,送醫後不治。法醫最終確認死因是 椎動脈剝離導致的中風。此案轟動全球,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頸椎推拿的風險。
• 台灣新北市案例(2024)
一名 46 歲女性接受肩頸按摩後,突發嚴重頭暈、無力。送醫檢查發現是 內頸動脈剝離,緊急置放支架後才保住生命。這樣的案例,離我們並不遙遠。
• Caitlin Jensen(2022,美國喬治亞州)
28 歲女性在接受頸椎整脊後,發生多條動脈剝離,導致腦幹中風,全身癱瘓。她的母親至今仍持續照顧她,成為國際媒體廣泛報導的悲劇。
這些故事與我們的病例相呼應:一次操作,可能就是生命的轉折點。
⸻
五、那麼,「專業整脊與推拿飛」有沒有價值?
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 美式整脊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接受完整的醫學教育與解剖學訓練,對紅旗症狀敏感度較高。
• 中醫推拿師、部分民間老師傅:在經驗累積與正確辨識下,對於肌肉緊繃、筋膜沾黏、姿勢矯正等,都可能有其價值。
問題不在於「方法錯」,而在於 「沒有經過風險評估就動手」。
頸椎不同於腰腿,這裡的風險容錯率極低,必須要求更高的醫療門檻。
⸻
六、給患者的提醒:三問守則
在接受任何頸椎相關操作前,請務必問清楚三件事:
1. 有沒有影像佐證?
最近一次的 X 光或 MRI 是什麼時候?操作者是否仔細看過
2. 操作者的訓練背景?
他是否有醫療或正規專業背景?是否具備辨識紅旗徵象的能力?「也就是神經學缺損、進行性無力、步態改變、脖子痛合併劇烈頭痛或視力語言異常?」
3. 是否採取低風險方式?
是否可以先從低幅度的鬆動、肌肉放鬆著手,而不是直接高速度、大幅度旋轉?
這三問,看似簡單,卻能保護你免於許多不必要的風險。
⸻
七、結語:頸椎不是拿來「試試看」的地方
這位患者的案例,以及文獻與新聞中的血淚故事,都提醒我們一件事:
頸椎操作,沒有「隨便試試」的空間。
專業與安全,永遠應該放在第一位。
當我們將生命中最脆弱的「中樞高速公路」交給缺乏醫學評估的人操作,代價可能就是一生。
所以,請記住,頸椎推拿 ≠ 不安全,但必須有病史評估 + 影像檢查 + 專業背景 才能相對安全。
那種「一次就幫你喬好」的承諾,請務必保持謹慎。
最後,作為臨床醫師,我希望這篇文章不只是科普,而是能成為一個警鐘。因為當悲劇發生時,後悔往往已經來不及。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不是叫大家都不要去按摩或者任何的整骨,而是頸椎是最重要的地方一定要非常小心,之後慎選你熟悉的中醫師或者有專門執照的美式整脊醫師或者精通解剖構造的物理治療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