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來做了四次腰椎融合固定手術 #腰椎手術失敗綜合症候群探討 #薦髂關節重要性
2021.03.11
#十幾年來做了四次腰椎融合固定手術
#腰椎手術失敗綜合症候群探討
#薦髂關節重要性
當醫師到現在第一次看到腰椎第一節到第五節全部上鋼釘融合的患者,開過四次刀後仍然覺得下背嚴重疼痛,已經伴隨雙腳走路無力,幫她開刀的主任已經拒絕再度幫她開第五次刀了!!因為沒空間可以開了,這是很典型的” 腰椎術後疼痛症候群” – FBSS。
⭕️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定義FBSS「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為:
「腰椎不明原因疼痛,手術後依舊持續存在,或手術後在同一位置又復發。」
"Lumbar spinal pain of unknown origin either persisting despite surgical intervention or appearing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spinal pain originally in the same topographical location."
🔮2016年11月,出現了一篇不錯的文章「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current perspectives」裡面提到幾個數據:
‼️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發生率:二~四成!腰椎椎間盤切除術,術後2年復發率5-36%。
🔅一個前瞻性研究發現,腰椎退化造成脊椎狹窄的260位病人中,三成術後疼痛未改善,或甚至更痛!
🔆FBSS最大的原因,很常見的除了筋膜沾黏以外,「薦髂關節痛炎」根據研究佔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的15-30%,卻也是一般醫師在診斷下背痛時,最容易忽略的病灶!
❓為什麼「薦髂關節痛」容易被忽略?因為不管是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都難以診斷這個問題。反而是一些「理學檢查」測試最容易找出其問題。因此如果影像學檢查上稍有異常 (例如MRI 看到椎間盤有突出,或X光看到脊椎滑脫),很容易被當成元凶而抓去開刀。想當然,手術後仍會疼痛,有報告甚至有5成的案例都是如此。
💯治療原則:沾黏鬆解與鬆開薦髂關節
脊椎的沾黏及疤痕處理,可以使用脊椎整合針刀、筋膜鬆動術跟強化肌肉來處理。
⚠️是否需要再度手術?四個關鍵點評估
1️⃣術後因為螺絲等植入物位置錯誤,斷裂與移位必須移除。
2️⃣脊椎手術意外導致的脊髓保護層「硬膜」破洞,使「脊髓液」外漏,需要修補。
3️⃣因為出血塊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必須清除血塊。
4️⃣因為「馬尾症候群」,馬尾如果受傷會影響控制膀胱和直腸的神經,產生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不舉)及會陰胯下感覺異常等,需要再手術去除原因。
⭕️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ASP)定義FBSS「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為:
「腰椎不明原因疼痛,手術後依舊持續存在,或手術後在同一位置又復發。」
"Lumbar spinal pain of unknown origin either persisting despite surgical intervention or appearing after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spinal pain originally in the same topographical location."
🔮2016年11月,出現了一篇不錯的文章「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 current perspectives」裡面提到幾個數據:
‼️腰椎手術後失敗症候群」發生率:二~四成!腰椎椎間盤切除術,術後2年復發率5-36%。
🔅一個前瞻性研究發現,腰椎退化造成脊椎狹窄的260位病人中,三成術後疼痛未改善,或甚至更痛!
🔆FBSS最大的原因,很常見的除了筋膜沾黏以外,「薦髂關節痛炎」根據研究佔慢性非特異性下背痛的15-30%,卻也是一般醫師在診斷下背痛時,最容易忽略的病灶!
❓為什麼「薦髂關節痛」容易被忽略?因為不管是X光、電腦斷層、磁振造影,都難以診斷這個問題。反而是一些「理學檢查」測試最容易找出其問題。因此如果影像學檢查上稍有異常 (例如MRI 看到椎間盤有突出,或X光看到脊椎滑脫),很容易被當成元凶而抓去開刀。想當然,手術後仍會疼痛,有報告甚至有5成的案例都是如此。
💯治療原則:沾黏鬆解與鬆開薦髂關節
脊椎的沾黏及疤痕處理,可以使用脊椎整合針刀、筋膜鬆動術跟強化肌肉來處理。
⚠️是否需要再度手術?四個關鍵點評估
1️⃣術後因為螺絲等植入物位置錯誤,斷裂與移位必須移除。
2️⃣脊椎手術意外導致的脊髓保護層「硬膜」破洞,使「脊髓液」外漏,需要修補。
3️⃣因為出血塊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必須清除血塊。
4️⃣因為「馬尾症候群」,馬尾如果受傷會影響控制膀胱和直腸的神經,產生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礙(不舉)及會陰胯下感覺異常等,需要再手術去除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