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年的煎熬
你能想像嗎?一張飛往法國的機票,竟然被腰椎的疼痛牢牢攔下。
八十多歲的林阿姨的女兒在法國多年未見,母親盼望卻無法成行。
因為她無法久坐,連坐車都成為折磨,更別說飛機十幾個小時,那種疼痛不是痠痛,而是刀鋒般的神經壓迫,日以繼夜割裂她的生活。
每天清晨,她望著陽台的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今天也要撐下去。」
兩年的時光,她的生活只剩下「疼痛」與「等待」。
⸻
二、兒子的莫名堅持
她的桌上,疊滿藥袋、檢查報告、復健紀錄。她跑遍各大醫院,做過電療、拉腰、吃藥,甚至被建議動手術,但想到手術的風險,她害怕自己高齡八十多歲可能再也站不起來。
她甚至走進廟口求籤問卜,祈求有一天能見到女兒,可是符紙帶不走疼痛,她依舊夜夜輾轉難眠。
是大兒子,始終不肯放棄。
他看著母親一天天消瘦,心裡滿是不忍。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一絲新的希望,決定帶著母親來門診諮詢治療。
對林阿姨而言,這是最後一次嘗試。她握著拐杖,心裡告訴自己:「大概不會有效吧,但就再試一次。」
⸻
三、八週的改變
治療開始後,變化悄悄發生。
1. 第一週,她說:「好像有一點不同,走路沒有那麼絞痛了。」
2. 第二週,她發現自己能在家裡多走幾步。
3. 第三週,她驚喜地對我們說:「徐醫師!今天我竟然能煮一頓飯!」
八週、十次療程,每一次都比上次更輕盈。我們看著她,眼神多了一點光,改善最明顯是她可以在公園走好幾圈
⸻
四、為什麼針刀能改善椎管狹窄?
很多人會疑惑:椎管狹窄不是骨頭壓住神經嗎?為什麼針刀能幫忙?
其實,大多數狹窄的來源,不是骨頭,而是軟組織的緊縮:
黃韌帶肥厚:像橡皮筋失去彈性,把神經勒住。
小關節囊腫脹:讓神經出口空間更小。
筋膜長期緊繃:像鐵絲網般,把神經困在裡面。
傳統手術會切掉韌帶或骨頭,但風險有可能術後沾黏,針刀的思路不同,它是「精準鬆解」:
1. 鬆開肥厚韌帶 → 減少對神經管腔的壓迫
2. 釋放關節囊與筋膜 → 改善血液循環
3. 創造神經活動空間 → 讓神經能自由「呼吸」
簡單說:針刀的思維,而是透過小小的鬆解,讓神經重新獲得自由。
⸻
五、拐杖放下的瞬間
前幾次治療,阿姨都會帶拐杖來,第五次治療結束後,她開始可以不用拿拐杖了,這個對我們醫療團隊是很大的鼓舞!代表椎管被撐開
⸻
六、重啟的法國之旅
最後一次治療,阿姨重新拿起塵封的護照,她說已經好幾年沒回去法國看女兒,原本預定的機票因為腰痛可能取消,但這次阿姨眼神裡閃著堅定眼神,我要去法國看女兒!飛機長途跋涉至少十四小時起跳,從台北飛往巴黎經濟艙來回大概$50,000以內,但是如果是想要更舒服的商務艙就會來到新台幣18-20萬,說實在的也蠻折騰的,而且也不太便宜⋯⋯⋯⋯,天下父母心在怎麼遠的距離再怎麼貴的機票都要去
⸻
七、生命的重量
有人說,健康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富。年輕時覺得這句話老套,直到疼痛奪走自由,才明白它的重量,阿姨八十多歲了,本可以放下夢想,安於現狀,但她心裡,仍有一個渴望——去法國,擁抱女兒,如今,這個渴望,不再只是夢。
※本文案例均已經過當事人同意刊登露出,並經患者同意拍攝照片影片上傳。
※本文為案例資訊,僅作為推廣針刀醫學療法衛教資訊之介紹分享,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異。
★徐國峰醫師提醒您,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本文內容僅供參考,實際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及溝通而定。
▲有相關問題請就近洽骨科、復健科、針刀、針灸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徐國峰中醫診所關心您
(針刀專字第28號,台灣針刀醫學會創會專科醫師,兩岸雙專科針刀醫師執照。)
當健康回來,家人就不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