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峰中醫診所

2024.11.16
深夜時分夜幕低垂,我整理一下今天患者網路上的回文,有網友問我「波波醫師」的看法?

在此之前,我靜靜地整理完今天的病例,心中卻揹負著無法平息的疑問。身為一名脊椎針刀專科醫師,眼見近年政府對於海歸「波波醫師」大量引進,我不得不憂心於這樣的決策是否真的能造福患者,還是無形中掏空了醫療體系的根基。

經營多年,小有名氣,我的診所裡,經常接待來自全台各地,甚至海內外的患者。他們之中,有因腰椎椎間盤突出無法行走的老人,有因頸椎狹窄疼痛刺骨無法工作的年輕人。這些患者都對脊椎針刀微創技術寄予厚望,期待通過精準的針刀治療減輕病痛。而我深知,每一針、每一刀背後承載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多年的磨練與對生命的責任。

然而,「波波醫師」政策的推行,似乎對醫療專業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那些來自海外學校、經過短期實習訓練便返台執業的醫師,真的能理解脊椎病痛的複雜性嗎?近期的一個新聞案例波波婦產科醫師的嚴重醫療疏失導致孕婦意外身亡⋯⋯⋯⋯。

政策當年開放後門的初衷可能善意的,也可能被迫開放因為波爸波媽的強大勢力,他們對外述說可以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然而,我們必須誠實面對一個現實:這些所謂的「波波醫師」,是否真正願意扎根偏鄉?根據近年的數據統計,多數受益於政策的醫師,最後選擇在大台北五都直轄市都會區執業,偏鄉的醫療缺口依然無法彌補。與其如此,是否應該反思政策的公平性?對於像我這樣的正規醫學院畢業的醫師來說,花費數十年努力鑽研,卻與學術背景成疑的波波醫師共享執業甚至開業權利,難免心生不平。

更令人憤慨的是學歷認證的漏洞。據報導,有超過千名海外醫學生通過台灣醫師國考,取得台灣執業執照。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可能不具備嫻熟的臨床解剖跟手術經驗,想像一名骨科醫師,若對椎管解剖結構理解不足,一刀插錯,便可能造成神經受損,甚至癱瘓,這對患者來說是一場災難。

醫學的本質在於精準與專業。我們經歷數年醫學院的基礎訓練,再進一步學習解剖、生理與病理,然後在實習和臨床中累積經驗,方能熟練掌握這項技術。可如今,政策似乎試圖讓這條道路變得更「捷徑」。然而,醫療沒有捷徑。每一個微小的偏差,都可能是患者生命的代價。

夜色漸深,我翻開自己多年前在學習脊椎針刀醫學的筆記,上面寫著:「醫者,需修身修德;針刀,當精益求精。」這句話,是我多年來對自己的警惕,更是對醫療專業的堅守。也許,我無法改變大佬政策,但我會用行動告訴患者:真正的醫者,絕不辜負患者信任,絕不跟病痛妥協。

PS.診所擺放大勢智菩薩,祝福眾生平安。